Member-only story

「賺了1億,最多只能拿走5千萬」- 與人合作的做人原則。

--

跟在父親身邊的幾年,常聽到他說的教誨。加上職場上接觸到的朋友,以及在獅子會裡的見聞,終於能體悟的一個「與人合作的做人原則」。無論你是老闆對待員工,或是同儕間合作,又或是你對外跟人做生意,我想都很適用的原則。

《Molly’s Game》電影《決勝女王》

1. 不是手段,是一種心態

「這不是一場利益交換。」印象深刻父親會這麼說著,很多帶有利益的人際關係處理心態。

現在能懂,這也不是一種「求回報」的心態與手段,是一種你發自內心必須認為「只有你一個人,你可能也完成不了整個專案」的心態建立。

你說很多人都是「有利的朋友才交」,那麼你會看見這類人,他們會「因利而聚,因利而散」,很難有所謂的「情義相挺」,支撐你走很長遠的人生。

當然,若你遇見願意「情義相挺」的朋友,碰上利益環節時候,記得「該給的還是要給」,不要把這樣的朋友,當作「可以免費使用」,因為這類型的人最難使喚,不是你用錢跟利益,就換得來的。

最簡單的判斷,就是碰上衝突時,你不容易在這類型人身上聽到「我以前也付出很多耶」「我以前對他也很好耶」的用詞。

後來在這幾家公司,我漸漸開始體會,大家永遠都是一個團隊,不是你「個人秀」,即便不是自己的負責的專案,出了問題,都是大家主動一起解決,想辦法幫你。

2. 不要想著「以退為進」

不要想著「這次幾乎都我的功勞,我願意分一半給你,但下次我要多凹回來」,那個叫作「不吃虧」的心態。

3. 不要有「施捨」的心態

「高高在上,不可一世」,是很多人都有犯的問題。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會說「我沒有這個意思。」

舉例我曾聽過有人會說,自己繳了一年的費用都沒出席,都是為了做公益。

也看過有的人在報名公益志工活動時候,完全不出聲,直到一群他不喜歡的人都被他弄到覺得壓力很大不出席了,出來告訴大家「我本來這個時間排了事情,但我現在可以去了,讓我喬喬時間。」

回到我們身上,你要怎麼檢視有沒有這個狀態呢?這跟很多電影電視劇在探討的觀念類似,檢查一下你有沒有「把善良建立在你的優越感上」。

「賺了1億,最多只能拿走5千萬」,你說有這樣想法跟人品的人很少,說不定你抱持這樣的想法,出去很容易碰壁、被欺負、吃虧,這樣該怎麼辦呢?

首先,這樣想法跟人品的人,沒有很少,因為我周圍現在的朋友都屬於這類型(笑),不管我從高中、大學以及職場跟獅子會一直篩選到現在的朋友們,不然只是聽我父親的教誨,我怎麼可能寫得出這篇( ͡° ͜ʖ ͡ °)

--

--

Angel@Software Engineer
Angel@Software Engineer

Written by Angel@Software Engineer

There are a thousand Angels in a thousand people's eyes.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Angel.

No responses yet